为什么蒙牛和伊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你还会喝吗?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相信在不少国人的心里,蒙牛和伊利在牛奶行业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毕竟两者除了竞争对手之余,更是我国牛奶行业的佼佼者。
(相关资料图)
疯狂的竞争下暗流涌动,市场竞争下不仅各种综艺和选秀上能看到两者轮番出现,连超市的货架上,两种品牌的产品从来都是高度相似。 只要伊利有了什么产品,蒙牛必定三天之内火速上架同类型的产品。
这种完全“碰瓷式”营销,竟然也能让两家奶企的生意都如火如荼。 可从2020年开始,市面上关于蒙牛和伊利的流言四起,连带着市场反应也有所下降。
风评变差、销量降低、市场紧缩,难道现在真的没人再喝蒙牛和伊利奶了吗?
一、实现喝奶自由
从时间上看,伊利比蒙牛的扩张要早上许多。 要知道1996年伊利已经完成了上市的宏大目标,可1999年蒙牛才刚刚创立。对蒙牛来说,牛根生就是带领企业一路猛冲的方向盘。
后起步的蒙牛,在牛根生的带领下, 运用碰瓷伊利的宣传方法,在短时间内,让蒙牛和伊利拥有了等量的市场名气,下一步就是做好口碑了。
彼时国内百花争鸣,但乳制品方面无论是市场还是奶企,都没有形成完善且系统的生产线。 在蒙牛和伊利的分头努力下,无论是国内的生产基地,还是国外的样板工厂和示范牧场,都有了系统的出产规律。
也正因如此,蒙牛和伊利两家奶企,在互相较劲的过程中,双双打出了名头,也收获了广阔的市场。 那些年的广告和综艺节目上,只要有蒙牛,伊利肯定紧随其后。在市场和产地双双打开的情况下,我国的乳业发展史,进入了关键节点。
2001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牛奶总产量双双突破了1000万吨,2004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 此后六年,先后突破3000万吨产量。国人终于奶也不缺奶喝,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问题频出
每个行业获得腾飞机会都得来不易,但要想失去可太简单了。
给乳业发展造成重创的,就是2008年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事件 。准确地说,应该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当年一罐数百元的婴儿奶粉,是多少家庭的重担。 可全国多名孩子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幼儿奶粉产生大头现象,最后致死。舆论哗然的情况下,国家抽检了109家奶企,其中22家含有三聚氰胺,剩余的87家没有。
原本鲜活的生命,婴儿们的一生还没开始,就要被毒奶粉害的营养不良,发育停止,严重的还要失去生命。 查出来的22家奶企中,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含量高达2563mg/kg。是蒙牛、伊利等奶企的数百倍。
群情激愤下,众多讨伐的声音都奔向三鹿奶粉。 但别忘了,那22家里,蒙牛和伊利赫然在列,只不过他们加的没有三鹿那么多而已,要说黑心,非法加工降低成本的奶企都一样黑心。
但作为商家,却又深谙“无为之道”。 有多少商家是抱着“等民众们忘记了就会正常消费”的观念在做生意的。或许民众对于品牌的信任和容易原谅,是对老企业的偏爱。 那么蒙牛和伊利之后的行为,已经把消费者对他们的忍耐消耗殆尽。
三鹿奶粉的风波过去没多久,2010年8月,市场上又传出“圣元奶粉大量添加激素”,会导致婴幼儿性早熟。 奶企的丑闻一件接着一件,奶粉会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消息,给依旧信任奶企的消费者们一记重锤。
两场丑闻,蒙牛和利益可以说都不在风波中心。 但事后细想,前因后果他们好似都参与其中,前者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和伊利奶制品中都查出了少量添加。
如果没有行业大佬的默许,小企业怎么敢为了降低成本,在婴幼儿产品中加入毒素。
到了“圣元奶粉导致性早熟”风波中,不到两个月,蒙牛和伊利都被扯进了这场舆论中心。 两家公司先后放出通稿,认定奶粉性早熟事件,是对方公司一手策划的“污蔑性丑闻”。这场企业间的口水仗,最后以“蒙牛高管被捕”画上了句号。
至于策划者到底是谁,双方在社交媒体上都从未公开承认过。 所以直到现在,这场社会事件的真相以及策划者身份,消费者依旧不清楚。
三、纯牛奶并不纯
负面新闻对企业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很多企业忽视了竞争存在的必要性。问题频出的奶企,伤害的不是某一个公司,而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整个行业的信任,失去了就再难以弥补。
接连不断的丑闻爆发之后,奶企的任何操作都挑逗着消费者的神经。 也是从2010年开始,消费者们更加重视食品中添加剂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早期蒙牛和伊利的“双标”行为,也被网友扒了出来。 包括但不限于,纯牛奶并不纯、把控国家商品奶标准、对内地和港台外国奶源实行双重标准、公司CEO当众承认优质产品先投放入香港及新加坡市场。
这些种种行为都足够让消费者遗弃蒙牛和伊利。 而且互联网兴起,网购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疆、内蒙的本地奶企,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全国人们意识到了“真正的好奶是什么样子的”。
不少网友在喝过真正的牛奶后,才发现自己乳糖不耐,对此还调侃道“我乳糖不耐的朋友喝了牛奶就拉肚子,所以他只能喝蒙牛和伊利奶”。 凡此种种的发言,已经足够体现出网友们对蒙牛和伊利的看法。
现在蒙牛和伊利依旧奋力做研发,费劲做广告。至于他们交上来的考卷如何,还要交给市场和消费者朋友们检查。
现在的你还会选择蒙牛和伊利吗?
精心推荐
- 上海发布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天天快资讯
- 山西汾酒12月6日获沪股通净买入2.19亿-播报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成都12月15日电 (起钰婷)“国
-
中新网福建平和12月15日电 (周晓彬 马淑惠)12月15日,福建省平和县人民法院依法宣判蔡某金等10人涉恶犯罪案件。 法院审理查明,20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X 关闭
行业排行
- 1、深圳: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319亿元
-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内卷”成为网络热词
-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
-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绍兴39例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