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为什么蒙牛和伊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你还会喝吗?

来源:大马看报    时间:2023-03-05 09:10:38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相信在不少国人的心里,蒙牛和伊利在牛奶行业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毕竟两者除了竞争对手之余,更是我国牛奶行业的佼佼者。


(相关资料图)

疯狂的竞争下暗流涌动,市场竞争下不仅各种综艺和选秀上能看到两者轮番出现,连超市的货架上,两种品牌的产品从来都是高度相似。 只要伊利有了什么产品,蒙牛必定三天之内火速上架同类型的产品。

这种完全“碰瓷式”营销,竟然也能让两家奶企的生意都如火如荼。 可从2020年开始,市面上关于蒙牛和伊利的流言四起,连带着市场反应也有所下降。

风评变差、销量降低、市场紧缩,难道现在真的没人再喝蒙牛和伊利奶了吗?

一、实现喝奶自由

从时间上看,伊利比蒙牛的扩张要早上许多。 要知道1996年伊利已经完成了上市的宏大目标,可1999年蒙牛才刚刚创立。对蒙牛来说,牛根生就是带领企业一路猛冲的方向盘。

后起步的蒙牛,在牛根生的带领下, 运用碰瓷伊利的宣传方法,在短时间内,让蒙牛和伊利拥有了等量的市场名气,下一步就是做好口碑了。

彼时国内百花争鸣,但乳制品方面无论是市场还是奶企,都没有形成完善且系统的生产线。 在蒙牛和伊利的分头努力下,无论是国内的生产基地,还是国外的样板工厂和示范牧场,都有了系统的出产规律。

也正因如此,蒙牛和伊利两家奶企,在互相较劲的过程中,双双打出了名头,也收获了广阔的市场。 那些年的广告和综艺节目上,只要有蒙牛,伊利肯定紧随其后。在市场和产地双双打开的情况下,我国的乳业发展史,进入了关键节点。

2001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牛奶总产量双双突破了1000万吨,2004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 此后六年,先后突破3000万吨产量。国人终于奶也不缺奶喝,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问题频出

每个行业获得腾飞机会都得来不易,但要想失去可太简单了。

给乳业发展造成重创的,就是2008年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事件 。准确地说,应该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当年一罐数百元的婴儿奶粉,是多少家庭的重担。 可全国多名孩子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幼儿奶粉产生大头现象,最后致死。舆论哗然的情况下,国家抽检了109家奶企,其中22家含有三聚氰胺,剩余的87家没有。

原本鲜活的生命,婴儿们的一生还没开始,就要被毒奶粉害的营养不良,发育停止,严重的还要失去生命。 查出来的22家奶企中,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含量高达2563mg/kg。是蒙牛、伊利等奶企的数百倍。

群情激愤下,众多讨伐的声音都奔向三鹿奶粉。 但别忘了,那22家里,蒙牛和伊利赫然在列,只不过他们加的没有三鹿那么多而已,要说黑心,非法加工降低成本的奶企都一样黑心。

但作为商家,却又深谙“无为之道”。 有多少商家是抱着“等民众们忘记了就会正常消费”的观念在做生意的。或许民众对于品牌的信任和容易原谅,是对老企业的偏爱。 那么蒙牛和伊利之后的行为,已经把消费者对他们的忍耐消耗殆尽。

三鹿奶粉的风波过去没多久,2010年8月,市场上又传出“圣元奶粉大量添加激素”,会导致婴幼儿性早熟。 奶企的丑闻一件接着一件,奶粉会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消息,给依旧信任奶企的消费者们一记重锤。

两场丑闻,蒙牛和利益可以说都不在风波中心。 但事后细想,前因后果他们好似都参与其中,前者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和伊利奶制品中都查出了少量添加。

如果没有行业大佬的默许,小企业怎么敢为了降低成本,在婴幼儿产品中加入毒素。

到了“圣元奶粉导致性早熟”风波中,不到两个月,蒙牛和伊利都被扯进了这场舆论中心。 两家公司先后放出通稿,认定奶粉性早熟事件,是对方公司一手策划的“污蔑性丑闻”。这场企业间的口水仗,最后以“蒙牛高管被捕”画上了句号。

至于策划者到底是谁,双方在社交媒体上都从未公开承认过。 所以直到现在,这场社会事件的真相以及策划者身份,消费者依旧不清楚。

三、纯牛奶并不纯

负面新闻对企业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很多企业忽视了竞争存在的必要性。问题频出的奶企,伤害的不是某一个公司,而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整个行业的信任,失去了就再难以弥补。

接连不断的丑闻爆发之后,奶企的任何操作都挑逗着消费者的神经。 也是从2010年开始,消费者们更加重视食品中添加剂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早期蒙牛和伊利的“双标”行为,也被网友扒了出来。 包括但不限于,纯牛奶并不纯、把控国家商品奶标准、对内地和港台外国奶源实行双重标准、公司CEO当众承认优质产品先投放入香港及新加坡市场。

这些种种行为都足够让消费者遗弃蒙牛和伊利。 而且互联网兴起,网购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疆、内蒙的本地奶企,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全国人们意识到了“真正的好奶是什么样子的”。

不少网友在喝过真正的牛奶后,才发现自己乳糖不耐,对此还调侃道“我乳糖不耐的朋友喝了牛奶就拉肚子,所以他只能喝蒙牛和伊利奶”。 凡此种种的发言,已经足够体现出网友们对蒙牛和伊利的看法。

现在蒙牛和伊利依旧奋力做研发,费劲做广告。至于他们交上来的考卷如何,还要交给市场和消费者朋友们检查。

现在的你还会选择蒙牛和伊利吗?

关键词: 降低成本 乳糖不耐 的情况下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